減少暗區(qū),兒童安全意識的內(nèi)生機制
安全成長,是家長和全社會對兒童的共同期許。但由于各種原因,兒童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或大或小的安全隱患,有內(nèi)生型的,也有外壓型的;有的隱患能被化險為夷,也有的不幸為孩子造成終生遺憾。安全成長的牽扯面很多,筆者從不同類型的安全隱患切入,從減少暗區(qū)這個角度談談如何最大限度地呵護兒童安全成長。
兒童成長過程中安全隱患的三種主要類型
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來自多方面、多主體,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:
探索型 兒童的成長,離不開探索和“冒險”,在此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。如玩耍尖銳鋒利物品時不慎受傷、低齡兒童課間嬉鬧時摔跤、無人看護的情況下攀爬樓梯外側(cè)邊緣或者從高處躍下時不慎跌落受傷、從防盜窗或者陽臺觀望時不慎踩空,等等。
引誘型 根據(jù)主體之間的關系又可以分為兩種情形。一是交往型。兒童的成長,必然伴隨社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。兒童在與其他人交往過程中會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。如被糖果、蛋糕或者某種感興趣的物品引誘,幫助其他孩子抄作業(yè)、代為打掃衛(wèi)生、協(xié)助搶奪物品或者參與群毆等等。二是誘拐型。生活在魚龍混雜的社會中,兒童在成長中也同樣存在被誘拐的可能性。“壞叔叔”誘拐兒童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。多數(shù)是以“帶你找媽媽”“給你買糖果”等貌似不起眼的托詞,輕易把兒童誘哄至偏僻的角落。
暴力型 兒童成長過程中確實存在發(fā)生不可預測的暴力傷害事件的可能性,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也時有發(fā)生。
本文主要從家庭教育的角度,集中討論前兩種安全隱患的內(nèi)生機制和應對之道。直接暴力型安全風險的生成機制屬于另外的分析框架,暫不探討。
兒童安全意識的內(nèi)生機制
安全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首要關注點。兒童安全意識的生成,主要包括兩點:
其一是安全本能的呵護。人體具有自我保護本能,遇到危險時會有自動的應激反應。如摔跤時胳膊、膝蓋或者屁股會首先著地,以減輕對其他要害部位的損傷。但多次在小學家長會上聽到老師感慨,現(xiàn)在的孩子不會摔跤,身體失去了自我保護本能,摔跤時直挺挺地倒地,導致面部鼻梁骨骨折或者后腦勺著地,對身體造成較重的傷害。如何摔跤,摔跤時應該哪個部位先著地,這些顯然不是靠說教能夠教會的。需要家長在安全防護的前提下,最大可能允許孩子自主探索和嘗試。當然,最重要的是,家長要能夠放下手機或其他自己的事情,全身心陪伴孩子,隨時關注孩子的動作,為孩子營造安全探索的空間,使之在充分體驗探索的成長過程中,發(fā)揮自我保護的本能。
其二是安全意識的習得。安全意識的習得包括具體思維和抽象思維兩個階段。首先經(jīng)由感覺體驗,傳達給孩子某個具體的概念,結(jié)合感覺體驗,將具體概念引申至抽象概念。如兒童在某個階段會對冒熱氣的水感興趣,此時,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嘗試,當孩子的手靠近熱氣有熱感時,在安全本能的驅(qū)動下,孩子會自動收手。孩子在此情形下體驗到的熱感和灼痛感即是感覺體驗,家長可以告知兒童其剛才的感受就是“熱”,熱度太高,會有痛感,靠得越近,痛感越明顯,對皮膚造成的傷害越大,所以冒著熱氣的水是“危險”的,不能夠靠得太近,以防不小心碰倒后誤傷自己。
從一兩歲起,在孩子探索的時候,不斷重復該具體思維的過程,孩子很快就會理解抽象概念“危險”的含義。在此基礎上,就是抽象思維的過程,即從抽象到抽象的過程。當孩子再去探索電源插座上的小孔、某個電器上的按鈕或者想站在防盜窗上向外觀望時,就可以告訴孩子“這些事跟熱水燙手的事情類似,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,但因為太危險,不能讓你體驗。如果你想探索插座上的小孔或者透過防盜窗在陽臺觀景,要告訴爸爸媽媽,在大人的保護和陪伴下才可以進行這樣的探索。”接下來,成年人就可以把電閘拉下來,讓孩子盡情觀察插座的小孔;或者抱著孩子,讓其體驗一下透過防盜窗觀景的感覺。這樣的具體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過程,會在孩子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反復,安全意識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,在成年人的陪伴和呵護下,慢慢習得的。
減少成長暗區(qū),最大限度降低兒童安全風險
孩子的安全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悉心呵護,它需要家長永遠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后,允許并想辦法支持和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。孩子被限制得越少,其成長暗區(qū)就越少,孩子在沒有陪伴和保護的情況下“冒險”或者被引誘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。
我曾見過一個7歲左右的男孩,在家長不在身邊時自詡為小區(qū)的“攀爬高手”,接連嘗試和挑戰(zhàn)高難度攀爬和跳躍動作,我趕緊制止,請他叫家長來陪伴。他說家長不知道他在做這些,請我為他保密,他是在成年人不知情或者不同意的前提下,偷偷摸摸地進行向往已久的“冒險”,有些探索確實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。孩子選擇不告知家長,原因無非是自己的探索需求得不到理解和支持。但這種限制只能讓孩子探索的欲望成為家長不知道的暗區(qū)。
其實,在成年人的陪伴和支持下,孩子探索的需求總可以找到實現(xiàn)的路徑,如有保護措施的攀巖和蹦床項目等,孩子的探索需要如果得到尊重和實現(xiàn),他就不會去做承受能力之外的冒險。
家長盡可能少地限制,不僅會增強孩子的幸福體驗,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成長暗區(qū)的減少,堅信家長會站在自己身后的孩子,才更容易迸發(fā)由內(nèi)而外的自信。這樣的孩子,不但會降低很多自主探索的風險,其內(nèi)發(fā)的“不好惹”氣場也會保護他遠離各種類型的誘騙和校園傷害。(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代秋影)
相關閱讀
- (2020-09-29)吃蟹禁忌這些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?
- (2020-09-29)緩解秋燥,紅心柚好?還是白心柚好?
- (2020-09-29)六個月前少坐嬰兒車 可能傷到寶寶脊柱
- (2020-09-29)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喂藥 首選液體、粉末或顆粒藥物
- (2020-09-29)夏季喂母乳,這些問題怎么解?
- (2020-09-29)最好是晚上9點前入睡,睡好能長高
熱點推薦
- (2020-12-14)全球產(chǎn)業(yè)結(jié)構轉(zhuǎn)型的壓力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業(yè)已從培育期
- (2020-11-16)自由貿(mào)易港打頭陣 多重開放利好密集釋放
- (2020-11-10)6月份中國物流景氣指數(shù)為54.9% 環(huán)比回升0.1個百分點
- (2020-09-29)“雙節(jié)”將至 消費旺季遇到陷阱如何維權?
- (2020-09-29)如何實現(xiàn)網(wǎng)點轉(zhuǎn)型發(fā)展,提升服務質(zhì)效?
- (2020-09-29)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18773億元 減輕企業(yè)負擔